Giter VIP home page Giter VIP logo

-'s Introduction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理论(参考西瓜书)handbook

0.数据挖掘十大算法

朴素贝叶斯算法、EM算法、C4.5、CART决策树、支持向量机、AdaBoost、k均值聚类、k近邻算法

1.什么是机器学习?

它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计算的手段,利用经验来改善自身的性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经验”通常以“数据”形式存在,因此,机器学习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在计算机上从数据中产生“模型”的算法,即“学习算法”。有了学习算法,把经验数据提供给它,就能基于这些数据产生模型;面对新的情况时,模型就会给我们提供相应的判断。本书用“模型”泛指从数据中学得的结果。

2.学习与训练

 从数据中学得的模型的过程成为“学习”(learning)或“训练”(training),这个过程通过执行某个学习算法来完成。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数据称为训练数据,训练样本组成的集合称为“训练集”。学得模型对应了关于数据的某种潜在的规律,称为“假设”;这种潜在规律自身,则成为“真相”(ground-truth),学习过程就是找出或逼近真相。本书中有时将模型称为“学习器”(learner)。学得模型后,使用其进行预测的过程称为“测试”(testing),被预测的样本被称为“测试样本”(testing sample)。

3.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和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分类和回归是前者的代表,聚类是后者的代表。期望学得的模型有很强的泛化能力,也就是它能很好地适用于整个样本空间。尽管训练集只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很小的采样,训练者仍希望它能够很好地反映样本空间的特性。

4.机器学习的发展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赋予机器逻辑推理能力,机器就具有智能,称为“推理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人工智能进入了“知识期”,大量专家系统问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样例中学习”,被研究最多、应用最广,也就是广义的归纳学习,即从训练样例中归纳出学习结果,它涵盖了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样例中学习”的一大主流是符号主义学习,其代表包括决策树和基于逻辑的学习。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之前,“从样例中学习”的另一主流技术是基于神经网络的连接主义学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统计学习”迅速占据主流舞台,代表性技术是支持向量机以及更一般的核方法。二十一世纪初,连接主义卷土重来,掀起了以“深度学习”为名的热潮。深度学习,狭义地说就是“很多层”的神经网络。

5.过拟合和欠拟合

学习器在训练集上的误差称为“训练误差”或“经验误差”,在新样本上的误差称为“泛化误差”。显然,希望得到泛化误差小的学习器。然而,我们事前并不知道新样本是什么样,能做到的是努力使经验误差最小化。我们希望,学习器能在新样本上表现得很好。当学习器对训练样本学习的太好了的时候,很可能已经把训练样本自身一些特点当做了潜在样本具有的一般性质,导致泛化能力下降,称为“过拟合”。

6.模型评估方法y

 通常,我们可通过实验测试来对学习器的泛化误差进行评估并进而做出选择。需要使用“测试集”来测试学习器对新样本的判别能力,然后以测试集上的“测试误差”作为泛化误差的近似。通常我们假设测试样本也是从样本真实分布中独立同分布采样而得。    > 实验评估方法

 - 有时我们只有一个包含m个样例的数据集,既要训练又要测试,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 留出法(hold-out) 2/3~4/5用作训练集,余下的用于测试集保持训练集和测试集数据分布的一致性,在分类任务中至少要保持样本类别比例相似。

 - 交叉验证法(cross validation) 每次用k-1个子集的并集作为训练集,余下的子集作为测试集,共k次。

 - 留一法(leave one out) m个样本唯一划分成m个子集,一个样本作为测试集,余下的用作训练集。缺点是计算开销难以忍受。

 - 自助法(bootstrapping) 我们希望评估用D训练出的模型。但在留出法和交叉验证法保留了一部分样例用于测试,因此实际评估模型所使用的训练集比D小,会引入因训练样本规模不同而导致的偏差,此时可以引入自助法。也成可放回重复采样。每次随机从D样本中挑出一个样本,可放回重复抽取m次,得到新样本D^,有的样本会重复出现,有的则不会出现。这样,实际评估的模型与期望评估的模型都是用m个训练样本,而仍约有1/3的样本没有出现在训练集中,可用于测试。

 - 自助法在数据集较小、难以划分训练测试集是很有用;此外,自助法能从初始数据集中产生很多个不同的训练集,对集成学习等方法有很大的好处。然而,自助法产生的数据集改变了初始数据集的分布,会引入估计偏差。因此,在初始数据量足够时,留出法和交叉验证法更常用一些。

 另外,我们通常把学得模型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数据称为测试数据,为了加以区分,模型评估与选择中用于评估测试的数据集常称为“验证集”(validation set)。例如,在研究对比不同算法的泛化性能时,我们用测试集上的判别效果来估计模型在实际使用时的泛化能力,而把训练数据另外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验证集上的性能来进行模型选择和调参。

7.性能度量

 - 性能度量

错误率与精度 
 
    分类任务中最常用的两种性能度量,既适用于二分类任务,也适用于多分类任务。错误率是样本中分类错误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比率。精度则是1-错误率。
   
 
 查准率、查全率与F1
 
   错误率精度虽然常用,但并不能满足所有任务需求。在二分类中,分类结果可以用“混淆矩阵”表示。我们经常会关心“检索的信息中有多少比例是用户感兴趣的”  “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中有多少被检测出来”。
   
   查准率
   P = TP/(TP+FP)   
   查准率
   R = TP/(TP+FN)
   
   查准率与查全率是一对矛盾的度量。既然是相互矛盾的值,在评估模型时,用到的是F1度量,综合了查准率和查全率。
  
   F = (1+beta^2)*P*R/(beta^2*P)+R
   
   beta>1 查全率有更大影响;beta<1时查准率有更大影响;beta=1时退化为标准的F1。
 
   
 ROC和AUC
 
   很多学习器是为测试样本产生一个实值或预测概率,然后将这个预测值与一个分类阈值进行比较,若大于阈值则分为正类,否则为反类。进行学习器比较时,若一个学习器的ROC曲线被另一个学习器的曲线完全包住,则可断言后者的性能优于前者;若两个学习器的ROC曲线发生交叉,很难判断孰优孰劣,此时则利用AUC进行判别。
   
 代价敏感错误率与代价曲线
 
  在现实任务中,不同类型的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不同,前面的一些性能度量,大都隐式地假设了均等代价,并没有考虑不同错误会造成不同后果。在非均等代价中,我们所希望的不再是简单地最小化错误次数,而是希望最小化“总体代价”。
   

8.偏差与方差

 > 偏差与方差

   以回归任务为例,期望输出与真实标记的差别称为偏差。    f(x;D)为训练集D上学得模型f在x上的预测输出,y_D为x的数据集中的标记,y为x的真实标记;有可能出现噪声使得    y_D != y

   学习算法的期望预测为: fbar(x) = E(f(x;D))

   使用样本数相同的不同训练集产生的方差为: var(x) = E_D(f(x;D)-fbar(x))^2

   噪声为: e^2 = E_D(y_D-y)^2

   期望输出与真是标记的差别称为偏差: bias^2(x) = (fbar(x)-y)^2

   偏差度量了学习算法的期望预测与真实结果的偏离程度,即刻画了学习算法本身的拟合能力;方差度量了同样大小的 训练集的变动所导致的学习性能的变化,即刻画了数据扰动所造成的影响;噪声则表达了在当前任务上任何学习算法所能达到的期望泛化误差的下界,即刻画了学习问题本身的难度。偏差-方差分解说明,泛化性能是由学习算法的能力、数据充分性以及学习任务本身的难度所共同决定的。给定学习任务,为了取得好的泛化性能,则需使偏差较小,即能够充分拟合数据,并且使方差较小,即使得数据扰动产生的影响小。  

常用机器学习算法

1.线性模型

  • 线性模型形式简单,易于建模,系数更是可以直观解释每个属性值在预测中的重要性,有很好的解释性。均方误差是回归任务中最常用的性能度量,因此可以试图让均   方误差最小化。基于均方误差最小化来进行模型求解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 在线性回归中,最小二乘法就是试图找到一条直线,使得所有样本到直线上的欧式距离之和最小。

  • 广义线性模型 y = g^{-1}(w^(T)x+b),g(.)称为联系函数。实质上已是再求取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非线性函数映射。

  • 对数几率回归   做分类任务,找一个单调可微函数将分类任务的真是标记y与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联系起来。考虑二分类任务,其输出标记y取值0,1区间,而线性回归模型产生的预测值z是实值,需要把实值转化为0/1值。最理想的是“单位阶跃函数”,即若预测值z大于零就判别为正例,反之就判别为负例,预测值为零则可任意判别。然而,单位跃 阶函数并不连续,不能使用广义线性模型中,故找到一个替代函数y = 1/(1+e^{-z}),称为对数几率函数,对数几率函数是一种“Sigmoid函数”,它将z值转化为一个 接近0或1的y值。带入到联系函数,可以得到$ln(y/(1-y)) = w^{T}x+b$。两者的比值称为几率(odds)。    

  • 对数几率回归,虽然名字是回归,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分类学习方法。它无需事先假设数据分布,不仅能预测出“类别”,还可以得到近似概率预测,这对许多需利用概率 辅助决策的任务很有用。我们可以通过“极大似然法”来估计参数。    - 线性判别分析(LDA)    是一种经典的线性学习方法,LDA的**非常朴素:给定训练样例集,设法将样例投影到一条直线上,使得同类样例的投影点    尽可能接近、异类样例投影点尽可能远离;在对新样本进行分类时,将其投影到同样的这条直线上,再根据投影点的位置来确    定新样本的类别。多分类LDA将样本投影到N-1维空间,N-1通常小于数据原有的属性数。于是,可以通过投影来减少样本点的    维数,且投影过程中使用了类别信息,因此LDA也常被视为一种经典的监督降维技术。        定义类内散度矩阵和类间散度矩阵S_w和S_b。

  • 多分类学习    现实中常遇到多分类学习任务,有些二分类学习法可直接推广到多分类,但在更多情况下,我们基于一些基本策略,利用二分类学习器来解决多分类问题。不失一般 性,多分类学习任务的基本思路是“拆解法”,即将多分类任务拆分为若干个二分类任务求解。具体来说,先对问题进行拆分,然后为拆分出的每个二分类任务训练一个分类器;在测试时,对这些分类器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以获得最终多分类结果。

2.决策树

  • 基于树的结构进行决策,每个测试的结果或是导出的最终结论,或是导出进一步判定的问题,其考虑范围都是在上次决策结果的限定范围之内。一般的,一棵决策树包含一个根节点、若干个内部节点和若干个叶节点;叶节点对应与决策结果,其他每个结点对应于一个测试属性;每个结点包含的样本集合根据属性测试的结果被划分到子结点中。从根节点到每个叶结点的路径对应了一个判定测试序列。决策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产生一颗泛化能力强,即处理未见示例能力强的决策树。

  • 信息熵是度量样本集合纯度最常用一种指标,信息熵值越小,则样本集合纯度越高。考虑不同结点所包含的样本数不同,给分支结点赋予权重,可计算出用属性a对样本集进行划分所获得的“信息增益”。一般而言,信息增益越大,则意味着使用属性a划分所获得的“纯度提升”越大。

  • 增益率 :信息增益准则对可取值数目较多的属性有所偏好,为了较少这种偏好,C4.5决策树算法使用增益率来选择最优划分属性。C4.5是找出信息增益高于平均水平的的属性,在从中选择增益率最高的。

  • 基尼指数 :CART决策树使用基尼指数来选择划分属性,选择划分后基尼指数最小的属性作为最优划分属性。

  • 剪枝处理 :是决策树算法对付“过拟合”的主要手段,包括“预剪枝”和“后剪枝”。预剪枝是指在决策树生成过程中,对每个结点划分前先进行估计,若当前结点划分不能提升泛化性能,则停止划分将当前结点标记为叶节点;后剪枝是先从训练集生成一颗完整的决策树,然后自底向上对非叶结点进行考察,若将该结点对应的子树替换为叶结点能够提升泛化能力,则将该子节点替换为叶结点。

3.神经网络

  • M-P神经元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神经元接收到n个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这些输入信号通过带权重的连接进行传递,神经元接收到的总输入值将与神经元的阈值比较,然后通过激活函数处理以产生神经元的输出。典型的Sigmoid函数,它可以把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输入值挤压到(0,1)输出值范围内。

  • 感知机 :有两层神经元组成,输入层接收外界输入信号后传递给输出层,输出层是M-P神经元,亦称“阈值逻辑单元”。

  • 学习率 :若感知机对训练样例预测错误,则根据错误程度使用学习率进行权重调整。

  • 感知机不能解决非线性超平面可分的问题,需考虑使用多层功能神经元。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称为隐含层。每层神经元与下一层神经元互连,神经元之间不存在同层连接,也不存在跨层连接。这样的神经网络结构通常称为“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输入层仅接受输入信号,不进行函数处理,隐藏层和输出层对信号加工,最终结果由输出层神经元输出。

  • 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根据训练数据来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以及每个功能神经元的阈值;神经网络学到的东西,蕴含在连接权与阈值中。

  • 误差逆传播算法:亦称“反向传播算法”,多层网络的学习能力比单层感知机要强得多,但是训练简单感知机的学习规则却不再适合多层网络了,需要更强大的学习算法,也就是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不仅可以用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还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神经网络,例如递归神经网络。但通常说“BP网络”时,一般指用BP算法训练多层前馈神经网络。BP是一个迭代学习算法,在迭代的每一轮采用广义感知机学习规则对参数进行更新估计;BP算法基于梯度下降策略,以目标的负梯度方向对参数进行调整。权重的数学推导可以参考周老师的机器学习一书,p103页。

  一般来说,标准BP算法每次更新只针对一个样例,参数更新十分频繁,而且对不同样例进行更新的效果可能出现“抵消”现象。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累计误差极小点,标准BP算法需要迭代更多次。累计BP算法直接针对累计误差最小化,它在读取整个训练集一遍之后才对参数进行更新,其参数更新的频率低得多。

  正是由于BP算法强大的表示能力,BP神经网络经常遭遇过拟合,其训练误差持续降低,但测试误差却有可能上升。有两种方法常用来缓解BP网络过拟合:早停策略和正则化策略。早停:将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用来计算梯度、更新连接权和阈值,验证集用来估计误差,若训练集误差降低但验证集误差升高,则停止训练,同时返回具有最小验证集误差的连接权和阈值。正则化:基本**是在误差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用于描述网络复杂度的部分,例如连接权与阈值的平方和;对经验误差与网络复杂度这两项进行折中,常通过交叉验证法来估计。

  • 全局最小与局部极小:直观来看,局部极小解是参数空间中的某个点,其邻域点的误差函数不小于该点的误差函数;全局最优则是指参数空间中所有点的误差函数值均不小于该点的误差函数值。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参数寻优过程,显然,我们在参数寻优过程中是希望找到全局最小。

  全局最小一定局部极小,参数空间内梯度为零的局部极小点对应的局部极小值可能存在很多个,但却只会有一个全局最小。

4.SVM

支持向量,核函数用来得到支持向量展开式,最大化间隔等于最小化其倒数的平方,引入拉格朗日算子,得到二次规划问题,使用对偶问题。支持向量机算法可解释性不强,本书在讲解的过程也是用许多的数学来说明支持向量机的运算过程,这是与其他章节的算法有显著不同的地方。

5.贝叶斯分类器

贝叶斯分类器是概率框架下实现决策的基本方法。对分类问题来说,在多个概率已知的理想情况下,贝叶斯决策论是考虑概率和误判损失选择最优的类别标记。

  •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基于贝叶斯来估计后验概率的主要困难在于类条件概率是所有属性上的联合概率,很难从有限训练样本直接估计而得。为了避开这一障碍,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采用了“属性条件独立性假设”:对于已知类别假设所有属性相互独立。换言之,假设每个属性独立地对分类结果发生影响。

  • 极大似然估计 : 估计类条件概率一种常用策略是先假定其具有某种确定概率分布形式,再基于训练样本对概率分布的参数进行估计。统计学界的频率主义认为参数虽然未知,但是确实客观存在的固定值,可以通过优化似然函数等准则来确定参数值。  

  • 贝叶斯网又称‘信念图’。有一种有向无环图,用来刻画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若两个属性有直接的依赖关系,就用结构中的一条边连接起来。

  • EM算法 : 解决隐变量参数估计的方法。一共分为两步 :E步和M步。E:根据给定的参数估计量推断隐变量的期望或者期望分布;M:估计使得似然期望最大化的参数, 替代上一步参数值,直到收敛到局部最优解。

6.集成学习

集成学习想要获得好的泛化性能,就要求组成它的个体学习器表现不能太坏且有一定的广泛性。目前的集成学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体学习器之间有强依赖关系,必须用串行的、序列化的方式,比如:Boosting;另一类是个体学习器之间不存在强依赖关系,可以用并行化方法组合,比如:Bagging和随机森林。 集成学习的理论主要针对弱学习器,即学习器泛化能力要比随机选取的学习器的泛化能力稍强的一类学习器。

7.聚类

  • 无监督学习是训练样本标记信息是未知的,通过机器学习手段找出训练样本中数据的内在规律及性质。聚类分析试图把训练样本分为几组不相交的子集,每个子集称为个‘簇’。
  • 性能度量:训练样本分簇的好坏应该有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即性能度量。若明确了将要使用性能度量,可将其直接作为聚类过程的优化目标,从而更好的得到符合要求的聚类要求。
  • 距离计算:L_p范数。p=1闵可夫斯基距离为曼哈顿距离,p=2为欧氏距离,p趋于无穷为切比雪夫距离。闵可夫斯基距离可用于计算有序属性,不能计算无序属性。无需属性使用VDM衡量。
  • 原型聚类   K均值算法(先确定几个原型向量)、学习向量量化(假设数据样本带有标记,使用了学习率)、高斯混合聚类(用概率模型表达聚类原型,使用了EM算法)。
  • 密度聚类   DBSCAN密度聚类,此类算法假设聚类结构可以根据样本分布的紧密程度确定。
  • 层次聚类   试图在不同层次对数据集划分聚类,形成树形一样的结构。数据集划分时可采用自底向上的聚合策略,也可以采用自顶向上的分拆策略。

8.绛维与度量学习

  • K近邻学习:给定测试样本,根据某种距离度量找到与测试样样本中距离最近的K个样本,然后基于这K个“邻居”的信息来进行预测。分类任务中可使用“投票法”,把结果中最多的类别标记作为预测结果;回归中可以用“平均法”,即把K个输出实值的平均值作为作为预测结果。还可基于距离远近进行加权平均和加权投票。
  • 维度灾难:训练样本数据量大,维度高时,某些算法需要进行距离度量,这是计算距离、内积都不是十分容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数据样本稀疏。为了有效绛维,要求绛维后距离与原距离相似。
  • 主成分分析:一种线性绛维的方法。逐个选取方差最大方向与选取最大d’个特征值等价。绛维的一个重要动机是通过舍弃部分信息,使得样本的采样密度增大
  • 核化线性绛维:线性绛维假设从高维空间到低维空间的函数映射是线性的,但在实际中有很多是不能用线性函数映射的,需要恰当的引入非线性映射才能找到恰当的低维嵌入。
  • 核主成分分析:通过核函数映射把样本空间映射到高维空间,再实施PCA即可。
  • 流形学习:借鉴了拓扑流形概念的绛维。流形学习的想法在于低维嵌入到高维空间中,即使数据样本在高维空间中分布看上去很复杂,但仍可用局部建立绛维映射,再试图将局部映射关系推广到全局。
  • 度量学习:尝试直接学习距离度量表达形式,该类表达形式要有参数可以调节。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无监督的绛维方法,有监督的绛维方法最著名的是线性判别分析及其核化方法KLDA;典型相关分析是最大化两个变量集合的相关性,及其核化版本,该方法在多视图学习中很受欢迎、得到广泛的应用。

9.特征选择与稀疏学习

特征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数据预处理过程。常见的特征选择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过滤式、包裹式和嵌入式。

  • 过滤式:先对数据集进行特征选择,然后再训练学习器。特征选择过程与后续学习器无关。
  • 包裹式:直接针对给定学习器进行优化,直接把最终使用的学习的性能作为特征子集的评价准则。由于特征选择过程中要多次训练学习器,包裹式特征选择的计算开销通常比过滤式的特征选择大得多。
  • 嵌入式选择与L1正则化

-'s People

Contributors

gmzhou333 avatar

Watchers

 avatar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